您现在的位置: 首页 > 新闻中心 > 行业动态
多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“降”“返”“缓”“+”政策一览

深圳

3月9日,深圳市人力资源保障局副局长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:深圳持续在减轻企业负担上做“减法”,在落实惠企政策和企业服务上做“加法”,采取务实有效的举措帮助企业渡过难关。

▷“降”——延续实施失业、工伤保险阶段性降低费率政策,并同步实施浮动费率,预计两项合计可为全市企业减负19.53亿元。

▷“返”——继续为企业返还失业保险费,同时着重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帮扶力度,预计全年返还资金将超过25亿元。这项返还无需企业申请,人社部门通过大数据比对,只要企业符合政策条件,资金就会直接发放到企业的社保缴费账户。

▷“+”——为减轻企业培训成本,市人社局将开展“全民学技能”主题公益活动,共提供6500门合计25万分钟的技能课程“大礼包”,在疫情期间供广大职工免费学习。截至3月8日,全市约60万人次参与线上免费培训,这项活动也将一直持续至本月底。

上月,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宣布“降”“返 ”“缓”三项政策助企纾困保障就业,具体办法由省级人民政府确定。

随后,多地积极响应,先后发布政策解读。

陕西




3月,陕西宣布为积极助力疫情防控,帮助企业降本增效。

▷“降”——在社保费连续“三降三延”的基础上,自2022年7月1日起,再次延长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、工伤保险费率政策一年,政策执行期至2023年6月30日,预计减轻企业负担32亿元。同时,加大政策落实力度,强化基金收支管理,确保做到政策覆盖范围、经办服务标准、享受待遇水平“三个不降低”,为企业和职工吃下“定心丸”。

▷“缓”——在确保社保待遇按时足额支付、社会保险基金不出现缺口的前提下,陕西人社系统加强与财政、税务部门协同,对一季度面临暂时性生产经营困难、无力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企业,给予缓缴失业、工伤保险费,缓缴期最长6个月。

扩大企业受益面,对餐饮、零售、旅游等服务行业给予政策倾斜,可允许缓缴期限不超过1年。

缓缴期间企业和职工缴费年限连续计算,缓缴的失业、工伤保险费不计滞纳金,职工个人权益不受影响。

▷“返”——今年,针对常态化疫情防控影响,面对企业生产经营困难、稳定就业岗位等诸多压力,陕西人社系统继续落实失业保险稳岗政策,顶格执行返还标准,大型企业按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的30%返还,加大对中小微企业政策支持力度,返还比例由60%最高提高至90%,参保单位裁员率控制在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目标5.5%以内,30人(含)以下的企业裁员率放宽至20%。

政策覆盖范围由参保企业扩大到社会团体、基金会、社会服务机构、律师事务所、会计事务所、以单位形式参保的个体经济组织等6类用人单位。同时,要求各级人社部门优化经办流程,全面推行“免申即享”,精准发放,限时落实到位,加快政策落地,让企业轻装上阵。预计失业保险基金支出13.2亿元,将惠及企业1.5万户、职工96.49万人以上。

河南

图片

2月底,河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,全面解读了河南省的相关人社政策措施。

▷“降”——继续执行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、工伤保险费政策至2022年4月30日。

▷“缓”——对受疫情灾情影响,面临暂时性生产经营困难,确实无力足额缴纳工伤保险、失业保险费的企业,可以申请缓交3个月,缓缴政策执行期到2022年底。延迟缴费期间,不收滞纳金,不影响参保人员正常享受待遇,不影响个人权益记录。

▷“返”——对受疫情灾情影响较重的企业,特别是中小微企业、个体工商户,坚持不裁员或少裁员的,继续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,给予上年度缴纳失业保险费总额的一定比例返还。

▷“补”——对当年新招用登记失业半年以上人员、毕业年度或离校1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且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中小微企业,按规定给予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、社会保险补贴。